2023 年8 月15 日,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时,7 天期逆回购利率从1.9%下调至1.8%,1 年期MLF 利率从2.65%下调至2.50%。
本次降息超预期,体现在以下两点:
一是体现在降息时点上。在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调控转型后,除疫情初期的2020 年2 月-4 月外,其余时间政策利率调降通常相隔半年以上。6 月降息后,8 月再次降息,因此时点比预期的早,目前市场主流的预期是降准。
【资料图】
二是本次是非对称降息。2017 年年初到本次降息前,7 天期逆回购和1 年期MLF,共上调四次、下调六次,这十次调整两者的变化幅度都是同步的。
可以认为本次降息,是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向价格型转型后的首次非对称降息。这种“缩短放长”的操作,或是体现了防范资金空转、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政策意图。
我们认为,本次降息的触发因素,可能是近期公布的7 月金融数据和主要经济数据都低于市场预期。从股、债、汇的表现看,7 月下旬重要会议后,市场的稳增长预期也在逐步降温。本次降息对稳增长预期的改善,预计将有积极影响。
针对后续政策,我们有以下四点判断:
第一,预计8 月LPR 将下调,且可能非对称。1 年期LPR 下调5-10bp,5 年期LPR 下调10-15bp。LPR 下调,除有助于降低新增贷款的成本外,对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也有积极影响。7 月14 日央行领导称“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,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房贷”。考虑到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.74%的低位,加之RMBS 条件早偿率指数已从6 月中旬的高点0.22 下降至最新的0.13,在实际操作层面,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就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或面临较强的博弈。
由于多数存量房贷已挂钩LPR,LPR 下调后或能够更快地降低存量房贷利率。
第二,存款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下调。2020 年-2022 年,中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相对刚性,但贷款利率持续回落,使得净息差持续收窄,今年一季度已低于1.8%这一利率自律机制的要求。这可能是今年二季度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的原因之一,但这一红利已在6 月LPR 调降中使用。因此,我们预计在LPR 下调带动贷款利率回落的同时,净息差压力下,存款利率下调也将提速。
根据现行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,存款利率参考以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1 年期LPR 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。考虑到目前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处于历史低位,LPR 下调后,存款利率也有进一步下调的基础。
第三,房地产领域预计将有更细化的政策出台。7 月政治局会议后,房地产政策如何调整,是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。本次非对称降息,也有稳定房地产的政策意图。我们预计包括一线在内的高层级 城市,有望颁布更细化的房地产政策,不过预计会逐步放松、有序推进。
第四,偏短期的稳增长政策,包括促消费、扩投资,以及财政政策,预计短期会继续保持定力。
7 月供、需两端多数经济指标的两年平均同比,都较6 月回落。我们认为,除了当前经济内生动力偏弱外,也和7 月的高温降雨有关。以工业增加值为例,从7 月官方制造业PMI 的生产、采购、库存和价格等分项指数看,似呈“主动补库存”特征。但季调后的7 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只有0.01%,是2011 年公布数据以来的同期最低值。官方制造业PMI 统计的时间范围是上月26 日至当月25 日,工业增加值统计的是月初到月末,由于7 月北方暴雨集中在月末,所以它会影响工业增加值但对官方制造业PMI 的影响较小。
值得注意的是,7 月供、需两端的主要经济指标中,餐饮收入是唯一两年平均同比回升的,从6 月的5.6%提高至6.8%。我们认为,在低基数和人员流动加快的支撑下,以餐饮业为代表的服务业,下半年将继续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。在《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或被低估中》,测算显示下半年服务业GDP 同比在5.3%(上半年为6.4%)左右,那么一产+二产的GDP同比增长3.8%(上半年为4.2%),全年即可实现5%左右的GDP 增速目标。考虑到库存周期对工业生产的拖累下降,实现全年增长目标的难度可能低于主流预期。
随着异常天气影响消退,经济的内生动能或将阶段性企稳。考虑到服务业的支撑,稳增长政策短期明显发力的迫切性可能并不高。不过若地产和出口这两大支撑疫后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进一步承压,逆周期调节政策有必要加码来托底经济。
风险提示:政策变动,经济恢复不及预期。
关键词: